敌人一起开战,那就需要刘备再一次重新上阵、把雒阳中央汉军全带到并州大打出手。
那影响就太大了。
而且从名义上来说,并州山匪现在是朝廷中郎将张燕统治,算是朝廷治下的一份子,南匈奴单于于扶罗也是朝廷册封的,名义上也归顺朝廷。
所以朝廷贸然兴兵讨伐他们,没有一个合适的大义名分,是不太合适的。
就算是天子出兵,也需要一个大义名分不是?
所以刘备定下了一个先后次序。
这一次讨伐,要先把目标放在上郡、朔方郡、五原郡、定襄郡和云中郡等地,要将这里的鲜卑人和乌桓人清理干净。
至于主要活动在西河郡和太原郡北部的南匈奴以及活跃在雁门郡和幽州部分地区的并州山匪势力则应该放在后面解决。
他们拥有朝廷的大义宣称,只要没有做出造反的事情,朝廷不能讨伐他们,以免损害朝廷的信誉。
而且,他们也并不一定非要讨伐,也可以用各种方法利用他们,使他们成为这一次并州大作战的「助力」。
既然享受着朝廷大义宣称带来的庇护,又怎么能不为朝廷出力呢?
朝廷需要讨伐贼人的时候,你们自然应该出力才是,否则,你们就是抗旨不尊,就是忘恩负义,就是背信弃义。
那我打你就有理由了。刘备的计划很全面。
他要调动南匈奴和并州山匪的力量,一边对鲜卑势力发起进攻,一边对乌桓势力发起进攻,驱虎吞狼,让他们互相征伐,朝廷可在之后坐收渔翁之利。
当然了,这帮家伙也不是蠢货,无论是张燕还是于扶罗,都是有脑子的人,经历过河东危机的斗争,斗争水平应该也都不差,不可能看不出来刘备的驱虎吞狼之策。
但是这对他们来说是个正大光明的阳谋。
听命令,那就要做出实际行动,付出伤亡和代价响应朝廷的号召,这样,朝廷就没有对他们动武的可能了。
不听命令,可以保全自身的实力,但是相对应的,朝廷也能以此认为他们忘恩负义,便有了兴兵讨伐的借口,开战将没有顾虑。
刘备的名声和战斗力,这帮家伙应该都是清楚的,到底是遵从刘备的命令,为朝廷办事,还是不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