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德》

四十二 刘备的窗口期很短(3/4)

宽了心。

    他打算开始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谋划在袁绍集团中逐渐增强属于自己的影响力。

    想到这里,刘备倒是想起了后来袁氏家族的势力分崩离析的情况。

    袁绍和袁术起兵讨伐董卓使得袁氏本家覆亡之后,袁氏本家拥有的巨大政治力量就分裂为了两派,分别投靠了袁术和袁绍。

    袁绍当时是在河北起兵,袁术则前往汝南地区起兵。

    这个分配还是挺有意思的。

    汝南是袁氏大本营,袁术作为袁隗和袁基相继死掉之后袁家的嫡系继承人,顺理成章的继承了汝南的袁氏本家家业,所以选择在汝南发起军事行动,拉起一支军队反抗董卓。

    而袁绍则跑去了河北,在袁氏故吏韩馥主政的冀州渤海郡起兵,拉起一支军队反抗董卓。

    乍一看这没什么奇怪的,但是深谙袁氏家族门生故吏遍天下之庞大势力的刘备很清楚这内里隐藏的规则。

    简单点说,跟随袁绍的是袁氏政治势力之中【故吏】的一部分,而跟随袁术的是袁氏政治势力当中【门生】的一部分。

    袁氏家族从西汉传承到东汉开始发家,家族先祖从郡守开始做官,因为郡守已经有了【辟】的权力,所以从东汉初期开始,袁氏家族就开始拥有故吏。

    随着袁氏家族代代传承,家族地位越来越高,最后出现了四世三公的政治盛况,而哪怕一个郡守都能积攒属于自己的政治力量,就更别说一个三公级高官了。

    连续四代人成为三公级高官,每一代人都能选择提拔无数年轻俊杰进入官场,成为自己的属官。

    随着他们的成长,他们或者外放做县令、郡守、刺史,或者在中央做官,就成为了袁氏的【故吏】。

    袁氏家族四个三公级别的话事人一代一代传承下来,袁氏的【故吏】一代比一代多。

    到袁绍袁术的时代,袁氏故吏真的已经遍及整个大汉王朝,在中央,在不同的州郡县担任不同的官员。

    袁氏之主振臂一挥,只要不造反,这些官员必须群起响应,响应袁氏之主的政治号召——不说是否真的要付诸行动,至少口头上要响应。

    但是这还不是最核心的力量。

    故吏集团相较于门生集团,其实和袁氏本家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