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爹,你嘀咕什么呢?寺跟庙不是一回事么?为什么说是庙就没人啊?”肖鸥不解的问道。
老孙一听笑了:“闺女,你这话可就错了,寺跟庙还是有区别的,寺呢,一般都很大,前后几进,各种殿宇齐全。但是庙就不同了,一般就前后两进,或者干脆就一个人主殿,比较小的,不成规模。对吧,老肖?我没说错吧?”
老孙看向老肖。
老肖摇头道:“对,但是不全面。”
他这么一说,肖鸥和赶过来的孙兴、以及后面车上下来的中年女子夫妇带着一名少年也过来了,女子道:“老肖,别卖关子了,给孩子们科普科普吧。”
老肖点头道:“寺、庙、祠、观、庵这些建筑,有些人喜欢统称为宗教建筑,其实是错误的。也有人说什么“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其实这也是错的,和尚并不住在庙里,而是住在寺里。
寺,在古代专指皇帝的行政机构,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大理寺”,那大理寺可不是寺院,那是古代掌管审谳平反刑狱的官署。
而“寺”这个字,在古代汉语里还有“持续,相续”的意思。意思是说,皇帝设立的这个机构是个永久性的机构,不是临时性的机构,是要代代延续下去的。
因此古代的皇帝把教授佛法并且供僧团居住、学习、修行的长期场所称为“寺”,希望这个场所能够永久的存在下去。
所以寺是办事的机关、教育的机构。
洛阳城的白马寺就是华夏的第一座佛寺,因寺内的经书是用白马驮来的,朝廷便将其命名为“白马寺”。
隋唐以后,寺作为官署越来越少,而逐步成为华夏佛教建筑的专用名词。
而庙就不一样了,那是华夏古代祭祀天地鬼神的地方。
那时候,对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汉代以后,庙逐渐与原始的土地庙、神社混在一起,蜕变为阴曹地府控辖江山河渎、地望城池之神社。
“人死曰鬼”,庙作为祭鬼神的场所,还常用来敕封、追谥文人武士,如孔子庙、关羽庙……随着佛教的传入,后代的佛教寺院也有庙字的俗称。
祠,是为纪念伟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
庵,古时是一种小草屋,即所谓“结草为庵”。旧时文人的书斋亦称“庵”,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